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
您的位置:首页>资讯

佛坪县:生态“生金”,农文旅融合绘就新画卷

  • |
来源:和谐陕西网 作者:邸良茹 发布时间:2025-09-19 02:20:10

  近距离观赏大熊猫的游客纷纷化身短视频达人,向网友快乐分享国宝憨态;在曲尺坊木工学堂里,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、“天汉工匠”戴朝禧向中外游客展示、讲解榫卯木工非遗文化;山民们熟练地打包发货,山茱萸、土蜂蜜、板栗、天麻等销往各地,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敲出致富新篇章……


  这些都是“静美佛坪、熊猫家园”陕西省佛坪县以生态为底色、以创新为画笔,在秦岭山水间绘就的农文旅融合美丽画卷。从深山特产变身电商爆款,到非遗文化点亮全域旅游、多方打造熊猫IP,佛坪县正三产联动激活发展动能,加速生态价值变现,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佛坪实践”,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。


2.jpg


  传统资源创新变现


  佛坪县拥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,山茱萸、蜂蜜、天麻等品质上乘。然而,过去由于地处深山,交通不便,这些优质特产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近年来,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,尤其是在中央网信办帮扶下,佛坪县的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,实现“华丽转身”和“深山突围”。


  全新打造的“佛坪臻品”区域公共品牌,整合了当地特色农产品,通过统一包装设计、质量把控和品牌营销,让菌汤包、老树核桃、秦岭蜂蜜等成为网销爆款,年销售额超200万元。以山茱萸为例,作为佛坪县的道地药材,以前主要以原材料形式出售,价格低廉且市场有限。如今,引进企业对山茱萸进行深加工,开发出气泡饮、挂面、阿胶糕、蜜饯、果酒等系列产品20余种,并利用网购平台、电商直播、短视频等进行推广。2024年山茱萸总产值1.2亿元,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。


  “家人们看过来,这是秦岭深处的‘红宝石’山茱萸,泡出来的酒酸甜回甘……”39岁的电商主播李鑫,面对屏幕热情地向观众展示。像李鑫这样的电商主播全县还有40人,他们不断提升直播技巧与产品知识,将佛坪特产推向了全国。2024年,佛坪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2016年的2800万元增长至4700万元,净增67.9%,今年1-8月达到3467万元,超过去年同期平均水平,越来越多的佛坪土特产走出深山,销路越来越广。


  同时,非遗文化通过创新演绎,也与市场成功对接。佛坪县有地蹦子、佛坪三香等传统手工艺,非遗文化丰富,过去这些非遗项目多停留在乡村和家族内部传承,缺乏更广阔的市场和展示平台。


  佛坪县通过申报非遗、非遗过大年民俗游演、建设非遗展室、打造工作室、开展研学、制作和开发产品等形式,让非遗文化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,山茱萸炮制、榫卯技艺工坊创建为省级非遗工坊,佛坪老月饼制作技艺入选全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今年以来举办非遗表演活动30余场次。


  佛坪县将榫卯技艺与研学深度融合,孩子们在木工技师戴朝禧的悉心指导下,亲手组合榫卯作品鲁班锁,感悟传统木工文化的精妙智慧;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竹编工艺,匠心打造出精美绝伦的灯具、花篮、帽子等,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;将剪纸、刺绣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,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服饰、配饰,赢得消费者的由衷喜爱。


  在袁家庄街道王家湾村,白天游客如织,傍晚草地音乐节的旋律响起,小吃摊前人们乐享美食,在这里能经常欣赏到榫卯木工等非遗表演和展示。“打铁花”表演尤为引人注目,工匠将滚烫的铁汁击向夜空,万千火花坠落美如烟花,引得游客阵阵欢呼。融合了非遗表演的特色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当地旅游的亮点,还带动了周边农家乐、民宿等产业的发展,燃爆了“夜经济”。


  王家湾村民蒋荣开办的桂香缘农家乐,一到旅游旺季就宾客盈门,他笑着说:“以前想都不敢想,现在忙得像陀螺,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几番。”


  此外,佛坪县还将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开发相结合,设计出一系列以非遗元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,如“秦岭四宝”榫卯木工梳子和笔筒、剪纸图案的笔记本、刺绣元素的丝巾等,深受游客喜爱,既弘扬了非遗文化,又实现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。


3.jpg


  产业联动破解难题


  佛坪县立足生态优势,积极发展特色农业,大力构建多元产业体系。在陈家坝镇秦地南生态渔业产业园区,以冷水鱼养殖为特色,打造了集养殖、加工、销售、餐饮、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产业链。园区面积120亩,建成标准化微流水养殖池68个6000平方米,养殖鲟鱼达30余万尾,是陕西省首个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。


  据秦地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谭娟介绍,养殖场已成为热门打卡点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垂钓乐趣,品尝冷水鱼美食鲟鱼火锅,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,增加了村民收入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。


  据了解,园区年产鲟鱼200余吨,不仅供应国内市场,更远销东南亚。截至2024年,累计出口东南亚395吨,创汇1126.2万元。


  随着西成高铁开通,全县客流量大幅增加,熊猫谷景区、沙窝村、秦岭佛坪大熊猫救护繁育研究基地、王家湾农旅融合综合体、佛坪老街等游人如织、火爆出圈。


 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,餐饮、住宿、交通、购物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。袁家庄街道两旁餐馆林立,各种特色美食琳琅满目,其中以山野菜、土猪肉、冷水鱼等为原料的农家菜备受游客青睐。


  在长角坝镇沙窝村,携程度假农庄佛坪店店长蒋辉开心地说:“20套民宿常常在半个月前就预订一空,特别是节假日预订更火爆,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2万元!”


  当地还新增了多条旅游公交线路,开通景区直通车,更换了一批共享单车,在景区、游客服务中心等设置了特色农产品销售点、非遗文创产品店,游客边游边购,实现了旅游与农业、文化产业的无缝对接。


4.jpg


  生态价值转化升级


  作为秦岭核心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县,佛坪县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良性互动,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“双引擎”。


  熊猫谷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,成为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,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与静谧幽深的自然山水、原始森林相映成趣,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。


  “踏入熊猫谷景区,满眼苍翠、溪流澄澈,能近距离观赏大熊猫,还能偶遇金丝猴,真的感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体验交融的美好!”西安游客王女士感慨地说。


  据了解,佛坪县森林覆盖率达91.19%,大熊猫等“秦岭四宝”齐聚,野生大熊猫自然分布密度、偶遇率居全国之首。今年1-7月,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211天、优良率99.5%,居全市第一,空气综合指数2.25,居全市第二;县城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,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打底。


  在广袤的绿色中,10万多亩山茱萸成为全县绿色中药材产业的主力军。佛坪县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模式,大力发展山茱萸、天麻、猪苓等中药材种植、林麝养殖等林下经济,既保护了生态环境,又增加了群众收入,近年来全县林下经济年产值超3亿元。


  同时,佛坪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,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。在城乡建设酒店、民宿、农家乐100多家,带动1300多人就业,其中打造携程度假农庄佛坪店和贝壳山居、不语、银杏墅等精品民宿46家,建成省级旅游特色名镇4个、全国重点旅游村1个、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个。同时开发“萸+熊猫”区域公共品牌、“熊小馨”系列文创产品,持续开展“茱萸花海踏春游”“熊猫半马”等特色旅游主题活动,全力打造秦岭大熊猫IP。


  特色景区景点、精品民宿、生态康养基地,以及推出的农业生态观光游、森林浴、中药理疗、养生膳食等康养产品和服务,吸引了众多追求健康生活的游客前来体验,实现了生态资源从无形到有形、从无价到有价的转变,推动了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与价值实现。


  近年来,佛坪县入选2022健康中国·康养旅游百强县,荣获“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”,“看大熊猫·赏山茱萸”春季之旅入选国家文旅部精品旅游线路,“熊猫家园、冬游秦岭”之旅入选2024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,“陕西中华祖脉·大美秦岭生态旅游线路”入选国家级特色旅游生态线路。2025年1—7月,累计接待游客、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1.07%、42.86%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责任编辑:顾宸宇